(资料图)
黎青/绘
教育部日前印发《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全面部署年度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该计划还明确,要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片面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4月9日央视新闻)
近视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全眼球慢性疾病,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儿童的近视度数还会随之增长,轻则影响日常生活,重则导致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甚至眼盲。对于个人而言,影响身体健康,不能从事具有高度视力要求的特殊行业及科学研究活动,对于国家而言,保护视力,就是保护人才,近视率居高不下,影响高精尖产业发展,损害国民身体素质,危害不容小觑。
众所周知,书山题海、应试教育是孩子们近视的重要诱因,因此此次教育部明确要求将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等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将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课业负担等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此举将倒逼各级政府部门切实将青少年近视问题重视起来,将防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将夯实防控基础,堪称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一方面,民众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新计划、新举措充满期待,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道阻且艰。“望子成龙”的教育观念,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巨大压力、使用电子产品的日益增多以及长期以来人们对近视的轻视都使得该项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而如何考核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政府绩效,视力健康监测指标是否科学全面也有待探索完善,合力推进。(斯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