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详情
保定持续发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来源凤凰网   2023-08-08 08:02:56

银行工作人员到企业查看生产经营情况。张曾良 摄


【资料图】

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导办服务。

保定市聚焦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五个走在前列”“两个新样板”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实施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等五大环境提升工程,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市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各项事业呈现良好态势。

本报讯(通讯员李晓东 焦婵 李贺宇)今年以来,保定市聚焦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五个走在前列”“两个新样板”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实施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等五大环境提升工程,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市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各项事业呈现良好态势,为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努力在京津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努力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保定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一优势”,积极构建更加有利于经营主体成长发展的营商环境生态体系。

提升招标投标质效。制定《清除全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隐形门槛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依法必招项目开展监督检查,各类招投标领域违规违法问题清零,全面推广保函(保险)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应用。

优化企业专席服务。发挥12345企业专席作用,为企业提供7×24小时人工服务,新增营商环境类知识库110条,进一步提高在线精准解答率。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印发《保定市2023年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实施方案》,开展知识产权“亮剑”行动,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成效。

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开展重点领域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打通减费降负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企业“松绑减负”。

推进供电服务优化升级。打造“办电五优、保您无忧”供电服务品牌,开展“电力走千企”活动,解决企业办电难题88项,超前获知用电需求34项。深化“三零三省”服务,上半年共节省办电成本0.7亿元。

升级智能办税新模式。推行“非接触式”办税,推进办税服务场所“去窗口化”。截至目前,全市建设升级智慧办税厅15个,设置智慧微厅10个,人工服务窗口数量减少108个,缩减比例达到26%,线上帮办辅导5.3万次,远程帮办推广率达到38.3%,简单业务“网上办”、疑难事项“远程帮办”非接触式办税新模式逐步实现。

努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保定市坚持解决“中间肠梗阻”和“最后一公里”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要素标准化。对全市行政许可事项369项、全市政务服务事项516项进行动态调整,推进“同要素管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深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印发《保定市“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作推进方案》,开发“一件事一次办”系统功能,实现药店、便利店、加油站、健身馆等15项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上线运行。学习借鉴北京经验,起草《保定市“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工作规范》,持续加大协同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工作力度。

推动审批流程再造提升审批质效。在食品及药品连锁经营领域试行“告知承诺制”改革。实施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两证联办”改革,整合审批事项,压减申请材料5项,平均压减审批时限70%以上,实现“一次告知、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次办好”。

优化企业登记变更。拓展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业务范围,实现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登记、涉税事项、公章刻制等一网申请、同步办理,同步制发电子营业执照,推进企业开办智能审批,深化“一照多址”改革,免于分支机构登记。

扩大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等应用范围。完成电子证照库归集功能升级,优化“免证办”功能,线上实现直接调取和使用电子证照功能,线下实现关联信息应用。

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先建后验”改革。实施主城区“跨区通收”改革,在市本级和主城区三区任意网点可完成审批事项申报;开展联合验收“一口受理”。探索“单体”验收新模式,对已满足使用功能的单体工程开展单独竣工验收。

压缩审核检验期限。重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核时限由国家规定的5日压缩至3日以内,将计量器具、食品药品等法定检测期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

努力打造保障顺畅的要素环境

保定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难点堵点痛点,全力打造让企业安心投资、舒心创业、放心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

做好金融要素全面保障。强化政策举措,提高金融可获得性。建立金融支持“白名单”,重点推送给金融机构开展对接服务。推选首批10家省级园区与银行机构、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建立“伙伴式”合作关系,组织银行机构积极对接园区企业。推动全市53家金融机构入驻线上金融服务平台,发布信贷产品。用好政府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成功争创全省首批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获奖补资金全部用于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支持更多企业获得融资。强化企业上市,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共建深交所保定路演中心、北交所保定服务基地、河交所股改上市保定服务基地和保定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建成全省首个“产业+金融+科技”立体化服务企业新样板。

扎实做好人才保障工作。充分发挥“保定人才十条”和《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来保留保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作用。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千家企业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加大补贴工作力度,今年以来共受理各项补贴申请9200余人次,补贴资金约1100万元。

全力做好土地要素保障。用足用好政策,优化指标配置。坚持土地跟着项目走,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国家或省重大项目清单,争取国家保障计划指标。精准落实用地需求,对产业用地做到应保尽保,工业用地做到精准供应、“标准地”供应,保障房用地做到按需保障,商品房用地做到按计划合理投放;同时,通过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为项目落地提供有力土地要素保障。

努力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保定坚持把法治作为最好的营商环境,以法治手段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持续释放市场创新活力。

实施法治监管提质增效活动。开展“任性执法、逐利式执法、选择性执法、一刀切式执法、运动式执法”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执法行为。

开展涉企案件清理。制定《关于开展涉民营企业诉讼案件专项清理行动方案》,围绕涉企案件应立未立、立案后久拖不决,违规对涉企资产查封、扣押、冻结等问题,对2018年以来在侦各类涉企案件进行全面梳理,涉及案件202起、办结184起,其他案件预计年内全部清理完毕。

加强警企联动服务。探索建立“警企会客厅”,组建市、县、所三级“金盾服务队”,定期入企开展法律咨询、风险预警、矛盾排查及普法宣讲。开展“涉税、涉企、烟草、外汇、保险”五大合成作战中心工作模式,进一步打造便民利企、护航经济的“软环境”。

探索构建金融法庭。构建“4+N”金融法庭工作模式。“4”,即实现多元化解纷、专业化办案、集约化管理、智能化服务四化目标;“N”,即建立诉前化解、繁简分流、线上办案、集约办理、行业沟通、审执衔接、调研服务等N项具体工作机制。

努力打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

信用监管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题中之义,保定扎实推进良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以“数字保定”建设为契机,完善升级保定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暨“信用保定”网站。强化部门协同配合,提升信用信息归集质效,实现与“信用中国”“信用河北”互联互通。

实施信用联合奖惩。印发《保定市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措施—事项清单》,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工作,强化对严重失信主体联合惩戒力度,督促被执行人自我纠错,依法合规帮助其尽早退出失信名单。

开展“信易贷”工作。推动本级“政企通”平台与国家、省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对接,打通信用信息获取渠道。举办“信用+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合作签约仪式,与19家银行、保险公司签订政银保战略合作协议,开发“食安贷、消费贷、医美贷、专利贷、信用贷、食安险、电梯险”等项目,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融资贷款3.5亿元。

开展信用提升行动。健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名单、信用修复管理,做到“应列尽列、应移尽移”。2023年累计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660户,完成企业信用修复3563条,均已归集完毕并通过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实施失信预防和信用修复“容缺受理”,对51户轻微错误的经营主体予以容错修改,对1.1万户经营主体进行事前警示提醒,推动信用监管从事后监管向事前预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