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实践机会,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升自我的同时,用所学知识助力家乡振兴,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来自同济大学的宜春学子王凡鑫说。
7月8日,在宜阳新区官园街道大塘景升片区,王凡鑫和几十名“返家乡”大学生正挥洒汗水,清理片区卫生死角、绿化带内垃圾。同时,上门入户发放创文宣传资料,向居民普及创文相关知识,引导居民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的创建中,助推我市文明城市创建。
同一天,在宜春中心城区秀江沿岸,来自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罗士东和“返家乡”大学生一起,手持夹钳、垃圾袋等清洁工具,捡拾纸屑、烟头、包装袋等废弃物,并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发放防溺水宣传手册,提醒过往行人和未成年人远离水源,防止发生意外。
随着暑期的到来,160余名宜春籍大学生回到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家乡振兴。7月8日,“返家乡”大学生分组开展了“预防溺水 平安护夏”志愿服务暨河小青活动和创文护卫志愿服务活动。
当天上午,2023年“归雁思源,智汇家乡”宜春市大学生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国网宜春供电公司举行。启动仪式上,团市委、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2023年“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基本情况,解读了宜春市“青苗计划”相关政策,宣读了《关于成立2023年“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临时团支部的通知》,现场发放了宜春人才“青苗计划”实施办法活页和《宜春市就业创业政策汇编》。
据了解,为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力、参与率和覆盖面,活动组织单位通过线上线下发布岗位征集,推动实践活动扩面增效,今年共征集发布实践岗位181个,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实践岗位79个、国有企业岗位89个、乡镇基层实践岗位13个,吸引了1500余人次参与报名。按照“人岗匹配,择优选定”原则,已组织来自省内外80所高校的160余名大学生上岗实习。
此外,团市委还进一步完善了活动相关机制,建立了安全和生活保障机制,构建了沟通交流平台,完善了团组织生活机制,帮助大家增强对于家乡宜春的体验度、理解度、融入度。
此次活动推出了四个实践项目,要求学生重点完成学习一项业务技能、参与一次党(团)组织生活或业务研讨会、撰写一份心得或微调查报告或模拟政协提案、参与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四个一”活动任务,切实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丰富阅历、收获成长。
近年来,团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强市战略和全力打造人才流入优选地的目标要求,持续推进《宜春市贯彻落实<江西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实施意见》,积极拓宽信息渠道,大力组织大学生“返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广大青年学子搭建起假期实习实践平台。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宗旨,坚持“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按照“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工作原则,帮助大中专学生不断提升社会化能力,引导大学生持续关注家乡发展变化,增强助力家乡发展的责任意识,培育“知家乡、爱家乡”的朴素情怀,进一步激发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让更多青年学子返乡留乡、就业创业。
来源:宜春日报(记者 张水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