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详情
新势力6月销售榜单出炉,当初是谁看不上增程来着?

来源懂车帝   2023-07-07 15:05:40

今日,乘联会发布了2023年6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排名,其中新势力阵营中的理想月销成功突破3万辆,以3,2575辆的交付量,坐稳了新势力车企的榜首之位。

除了销量破3万以外,理想近期还迎来了两则好消息。


(资料图)

第一:理想汽车成为首家交付40万辆车的新势力车企。谁能想到,当年“蔚小理”中的理想仅仅不到四年的时间便完成了这个成绩。值得一提的是,其中30万-40万辆交付时间仅仅不到4个月。

第二:在《杰兰路2023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中,理想汽车成为了品牌净推荐度的第一名。而净推荐度为用户整体对于产品的体验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指标。

理想作为销售均价30万元+的汽车品牌,凭什么能够每月都能做到交付量逐月提升、总交付量到达40万大关且拥有极高的媒体评价的呢?很显然,理想太懂老百姓要什么了。

在理想品牌创立之初,国内也刚步入全面电动化的正轨。在大多数人眼里,纯电就是高级、就是未来。而理想呢?插电式增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驱和烧油哪个都没耽误,却还能吃到补贴,这跟骗保公司有什么区别?但是!随着汽车产业在这两年的快速推进,理想的好开始藏不住了。

为什么?大家可以看看现在新势力+传统车企的纯电车型走向如何,当然现在新能源整体走向从数据上是上升的,但是混得好企业中的绝对有网约车型和单位采购车型的一席之地。再或者,就是中等生的表现和实惠到不行的价格。至于剩下的,可以看看有多少人因为电池真实续航、衰减、充电问题放弃了纯电车型,也确实没人想在高速自驾远途的时候突然在半路抛锚,或者在服务区或是排队、或是慢充,一耗就是大把的时间。人啊,就是这样。纯电刚出的时候跟你聊未来、纯电走起来了之后跟你聊价格。又好又便宜的车谁都想要,但是确实不太切实际。而纯插混呢?电池似乎又普遍没有那么大,纯电里程快速地被消耗掉,然后开始烧油。

所以,蔚来这插混式增程的优势尽显无疑。加油贵?我的车发动机只为电池供电,驱动是电驱。电池电量低了那就用增程器充嘛,这能烧几个油?油箱空了那就去加油嘛,反正一箱要用好久。平时上下班通勤到家就充电了,充一宿这电池怎么也满了。更何况,正常情况下,多少人一天的里程能高达200km呢?

另外,理想为什么能够在《杰兰路2023年度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健康度研究》中能够成为品牌净推荐度第一的呢?各位,理想的口号可是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啊。冰箱、彩电、大沙发应有尽有。要空间有舒适、要舒适有娱乐性。再加上几年来营造出的品牌格调,但凡是成家的人,很难会拒绝这样的一台车吧。如果最终没有选择理想,估计理想也会大概率出现在购车的选择清单里。

关于理想,有很多人看待它简直就像是触碰到了逆鳞一样。说这造的就不像个车!车是什么,车的本质是驾驶。这话不假,但是如果成家后且预算有限,购车的天平会往哪边倾斜呢?

除了理想,还有一家车企要说一说。那就是近期动作不少的蔚来。终于,蔚来的月销量过万了!看来李总投简历找工作这是已成泡影了,但是不知道李总愿不愿意看一下我的简历~

言归正传,或许6月12日的全系降三万,成为了蔚来销量上涨的关键。为什么?主要也是因为两方面。

第一:这一波操作留住了青睐蔚来换电服务的用户的心。他们想用这3万块,留住免费的充电桩;他们想用这3万块,留住十年不限里程的免费质保;他们想用这3万块,留住终身免费换电(每月4次)。更何况,在7月31日之后,这项权益没有了,但是拥有这项服务的车型保住率上去了,怎么想,都香喷喷。

第二:如果自驾远行频次极低,多为市内通勤的朋友。如果按照空电池去换电站换电的情况下,单次充电也不会超过200元。省下的3万元,大家可以算算换多少次空电池。没有换电刚需的情况下,就先每日充电,到电池不行了再去自费换电也是十分划算。

就在2023年7月6日的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一汽、北汽集团、江汽集团、东风汽车、广汽集团、吉利汽车、上汽集团、中国重汽、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以及特斯拉共计16家车企代表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主要目的便是为了维护良好的汽车市场秩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这一承诺书的签署,看来近期可能是看不到车企在定价上掀桌子了。但是通过这也能侧面看出现在购车人的心理,毕竟买车不像买菜一样轻松随意,都想用尽量少的钱买到尽可能好的车。但是话说回来,现在的购车风气不知从何而起变得畸形扭曲,大多数人想用一倍的价格买到其两倍,甚至三倍的车型,这么干是不是未免有些太贪了?而正是在这样购车环境的压力下,车企开始不断压缩造车成本、打价格战疯狂掀桌,然后出现了些问题再反过头说车的质量不行。而这是一个巴掌拍的响的事吗?当然不是,某些车企当时加价减配的动作的确称不上实在。

甚至有粉丝针对此事已经开始玩梗“当时普桑想以8万的价格在中国销售,经过多方讨论它的价格被定在了30万元”。“马斯克——不让降价?这不是赚麻了?”

该说不说,新势力也好、传统品牌也好,这么折腾、这么使劲,好不容易让交付量日益见涨,这么一签署后续再发布的新车会用什么打法面对市场,还是十分令人好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