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详情
萱草聊电影 |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部紧张激烈又专业专注的悬疑剧——观《白夜追凶》

来源哔哩哔哩   2023-07-01 00:00:0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部紧张激烈又专业专注的悬疑剧

——观《白夜追凶》

(文/萱草)

《白夜追凶》其实是2-3天之内一口气看完的,汇集密不透风的“悬疑网”,爬满各种野生动物和植物留下的“爪印”和“毛刺”,这么说是因为它杂沓的内容叙事和千头万绪的案情细节,以及留给观众的广阔猜测遐想空间,令人觉得仿佛一首气势磅礴的“大诗”,在风卷残云般的初次亮相和首季献演后,让无穷的余味和疯狂的企盼折磨着几乎每一位观众,我则是在一种半恍惚中(其中有一晚与自身联系,迟至三点才入睡)“快进”最后一集,希望“结果”的奢望无法满足,还好这部5年前的剧据说很快就会有第二季,而我是最幸运的人应该,这次女儿麦奇推荐这部剧的原因是潘粤明,因为我对绝大多数的中国男演员保持失望,除了陈道明,在潘粤明扮演的两个孪生兄弟身上,我们不仅收获了双重乃至四重迥异的人物性格和形象,更多还包括沉着睿智毅勇之外的正义,与其说这是一个演员的魅力,更不如说是一种寻根般的本色。

听了麦奇关于男主角扮演者潘粤明的简单“国学”背景的介绍后,我顿生好感,这部剧以一种继少年时看《福尔摩斯探案集》之后的又一次“过瘾”打动着我,原来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瘾”的重现,即“极致”,生命中太多的可能和爱好,如能在一种“极致”的情境下获得“死而无憾”的冲刺,即生命的“高潮”,不啻为一种“深刻”,剧中关宏峰关宏宇兄弟和周巡队长带领的侦破团队帮助我们达到这种“极致”。

说到人物,离不开剧情编织,更离不开各种案件在统一线索下的串接交融,还有诸多蛛丝马迹或显或隐,重重迷雾笼罩下斩钉截铁的专业判断和推理,偏还是采取别样的“倒叙式”讲述,先道出结果,“回忆部分”以黑白呈现“谜底”,令观众在沉迷-疑惑-探求-获解后旋即又陷入新的“迷思”,重重“迷案”背后更有更大的“迷案背景”,更有权势手段的“幕后人物”终不露面,关宏峰被陷害于吴征家五口被杀案,将罪名“嫁祸”弟弟关宏宇,目的是为了使关宏峰能“抽身”调查破案,因此第一季结尾“入狱”的应该还是关宏宇,虽然关宏峰已被“识破”。

这部剧的编剧应该是一位曾专业从事刑侦工作的人,无可置疑是一部“武装到牙齿”的“专业剧”,专业流利的接案探案判案破案描述,令所有观众从不敢奢望到异常兴奋而好奇,而关宏峰和关宏宇兄弟因“特殊前情”的“特殊设定”,让观众的好奇和兴奋来得更加汹涌澎湃,即兄弟二人被嫁祸的原因未知和兄弟二人追凶的过程及结局未知,因此在侦破的“专业”且“专注”“加持”下,一场场“奇思妙想”的连环破案悬疑故事,带领观众的我们走进这部剧营造的“迷宫”不能自拔。

节奏迅疾却还有“缓冲”,那是短暂“调侃”和“言情”,但整体的步伐还是加快再加快,留白未交待的事件始末和一些重要细节很多,仿佛纺织成品故意露出一些“线头”和“绽线处”,让后面的剧情弥补或由观众暂且自我“脑补”,而这些内容仍旧像已交待的部分那样形式散漫,似乎呈碎片形状,作者将它们一一“挥剑”削薄削碎,“散布空中”,等待随时随机的“拼凑”和“完整”,警队的人,关氏兄弟的人,罪犯的人,还有“卧底”的人,等等,几拨人交集交锋交战胶合,观众们目不暇接,无法分辨,来不及思索,只能在意外中接受或狐疑,但剧像一列咆哮的磁悬浮列车正风驰电掣驶向终点,“狐疑之心”也只能“且战且退”,“落荒而逃”,从而剧情“编织”的“痕迹”不见,成了一部恍如真实非虚构的“白夜追凶”。

从关宏宇的“撩妹”瞬间反复还是可以看出编剧特意安置的“小插曲”和“小调味”,符合“真实”的人物性格差异,也推动了剧情,暗和一些“逻辑”和“曲线”,这包括“神秘人物”韩彬的神出鬼没,这样的“小点缀”似乎是作者的手到擒来之物,在严肃严谨严密严酷的故事发展里显得另类诗意,仿佛人物“开了小差”或故意“透露给观众”,在这部交响诗般的悬疑剧里,有多重“声音”的“混响”,关氏兄弟的正义之声,刑警支队的配合之声,犯罪分子的残忍之声,“黑暗背景”的神秘之声,还有当下社会发出的时代之声,更有在“大队人马”的“主旋律”之外各种细微而显著的“次声部”: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和解,关队与周队之间的信任与猜忌,刘队与周队和关队的尖锐冲突,刘队与女儿小周的纠葛与转折,小周对关队的爱戴和疑惑,亚楠与关宏宇之间的亲密与协助,几个侠义朋友与关氏兄弟的恩情和偕同,卧底女警察与关氏兄弟的交流与携手,小周男友叶方舟与小周父女的恩怨杀戮......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如此鲜活可信,他们的交集和关系都异常缜密自然,观众才毫不迟疑,任由剧情的波澜起伏带领自己一同去追索真正的“答案”,尽管那个“答案”仍将引发新一轮的“迷惑”和“追索”......沉浸在这部剧带来的思维狂潮里,我仿佛被一阵飓风席卷,所有的一切都重新定义和安排,我此刻静静坐在星巴克写下以上文字,尽管我深知这是一部娱乐性质的平素里我不会轻易去“消遣”的剧,但它俨然的“敬业”和“专注”精神值得所有人侧目并学习,更何况艺术感染力的成就已使它前程似锦。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