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详情
每日快报!三代制冷剂配额方案

来源雪球网   2023-04-25 02:31:1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巨化股份(SH600160)$ 最近好几个朋友私信聊这个方案,索性直接说一说,三代制冷剂配额方案是今年氟化工炒作的重头,不同方案直接影响了氟化工企业未来十年的收入及利润水平,最近流出了四个版本的方案。个人的结论是方案的不确定性影响基本解除,适逢这两天股价大跌,确实是比较好的入手时机。

那么言归正传,探讨一下这四个方案,先说说思想框架,主要是从两方面评判方案。一方面是对国家的影响,一方面是对企业的影响。国家影响包含:国际影响、国家对行业管控的张力。企业影响包含:企业自主权、企业盈利能力。胜出的方案应该尽可能最优的满足国家和企业方面的利益。 一些必须知道的数据是方案的基础,2020年,中国制冷剂总销量对应的GWP值为18.94亿吨,其中HFC 14.41亿吨,HCFC 4.53亿吨。20-22年HCFC变化应该不大,HFC各企业为了争抢份额,还是做了不少扩产动作的。

第一个方案:去年8月提出的,按各企业HFC的GWP当量+HCFC的GWP当量的65%来定各企业的HFC销售配额。这个机制是最符合基加利协议和自由市场主义精神的。这个机制下,企业的自由度得到极大的发挥,厂家可以自由确定HFC的生产品种,但同时代表着摩擦成本和机会成本对整体行业的盈利水平极大的打压。中国基本上负责全球大部分的制冷剂生产,厂家无序生产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中国掌控产业链,产品定价权却无法掌握,而国家在这个机制下也缺乏调控手段。最终结果可能是产业沦为最底端的基本没啥盈利的化工品制造业。这个方案已经得到十三家厂商中的十二家的集体反对。

第二个方案:是大家最想看到的方案,按各企业的各HFC品种的GWP当量,分品种给定销售配额,不发放65%的HCFC的GWP当量给出的HFC配额,收归国有。这就是三年定一生,企业有非常有限的自由度,可以在配额下自由满产/限产某品种,行业摩擦成本最小,机会成本为0,整个行业极其容易形成暴利。政府压低了供给天花板,需求持续扩张下,很难管控价格,暴利下的价格失控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从国际影响上,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把中国从第二组发达国家划分到第一组发展中国家是中国通过艰难的谈判达成的,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HFC配额管制里把HCFC的GWP当量从25%提升到65%。GWP当量的排放权其实就是国家的发展权,产业的发展权,拿而不用也对中国未来的国际谈判也有不利影响。这种三年定一生的决策要成为现实估计也很难。这个方案比较受各二代制冷剂产量小的企业青睐。

第三个方案:按各企业的各HFC品种的GWP当量,分品种给定品种配额,外加不定品种的发放65%的HCFC的GWP当量给出的HFC配额。搞清协议的内容就需要用到上面提供的数据了,假设以2020年为基准线,各制冷剂企业给到的总制冷剂GWP当量为:HFC的14.41亿吨+HCFC的2.94亿吨(65%*4.53)。那么HCFC算入的GWP当量约为总当量的17%,由于21、22年HFC仍然在扩产,所以最终HCFC算入的当量所占比例会更低。这个方案能让企业有一定的空间转换品种间产能,满足短暂的市场供需缺口,调整盈利空间,也能抑制单品的暴利。从国家层面,也算是充分利用了协议的配额,各品种价格也有天然的市场经济进行调控。这个方案也基本在所有企业的接受范围之内。

第四个方案:按各企业的各HFC品种的GWP当量,分品种给定品种配额,外加分比例适时不定品种的发放65%的HCFC的GWP当量给出的HFC配额。这个方案跟第三个方案差别不大,只是给予了国家层面最大的管控力度,名义上也满足了协议配额的利用。假设24年只发放10%的HCFC的GWP当量给出的HFC配额,那么HCFC算入的当量只有总当量的1.1%,基本短期跟方案二无差别。

以上,除了国家一意孤行出台方案一,巨化作为三代老大,二代老二,剩余的方案巨化都获得了最佳优势。个人而言,认为方案四出台的可能性最大。